手捧圣·勃莱德杯,马龙赢得体坛“一哥“商业暗战

体坛产经05-30 07:06 体坛+原创

体坛二条.jpg

遥远的南非德班,见证着国乒又一次的强大。为期9天的2023世乒赛落幕,中国乒乓球队再次包揽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和混双5个项目冠军。这是他们继2019年布达佩斯后的再次包揽。

大包大揽,一向是国乒的代名词,彰显着他们恐怖的统治力和超强的作战能力。

尽管五座冠军的名字背后都各自有值得记录的故事,但还有一个名字,不能被忘却。虽然他没有站上冠军领奖台,甚至没打进唯一参赛项目男单的决赛,但他同样收获了一座分量极重的奖杯——复刻圣·勃莱德杯。这是世乒赛三连冠得主才有的荣誉,在马龙之前,只有前辈庄则栋有过此殊荣。

单打四强 不影响马龙曝光的热度

作为乒坛现役唯一实现世乒赛男单三连冠壮举的选手,捧着复刻奖杯的马龙又一次凭借着超凡的个人魅力,得体而幽默的谈吐,深情而坚定的获奖演说再次成了所有媒体关注的焦点。

从央视、新华、中新社再到诸多乒乓球头部媒体都把马龙捧起复刻圣·勃莱德杯的新闻放到了显眼而重要的位置。他们对马龙的“偏爱”甚至多过于此次卫冕男单冠军、成就国乒男队新核心的樊振东。论江湖地位,樊振东还需要更多的硬仗以及分量更重的冠军来为自己加持。

如此正面且具有极大传播力的马龙再次让选择他的赞助商相信,他们的选择是如此有眼光且正确。在体育营销领域,选对了人,就会为品牌圈层营销凝结顶级流量及关注。

从出征德班到每一场晋级比赛,马龙的比赛仍能俘获超强粉丝高密度的关注。尽管他已35岁“高龄”,在年龄上和00后选手差出一轮,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超强的“吸粉”能力。他的粉丝中不仅有一路陪伴近20年,和马龙一同从青春少年到人近中年的忠实铁杆,还有被马龙赛场“比心”“秀英语”“摸球台”等动作所吸引,具有无限热情和活力的新生代“迷弟迷妹”。

这些成长于社交网络发展的几代粉丝力量让马龙有着当下国乒任何球员都难以追赶的流量基础。这是马龙这么多年来,一直忠于乒乓,忠于所爱的情感回报,这是他乒坛征战多年用一次次荡气回肠的血拼为自己换来的最扎实的基础。

社交网络盛行的当下,马龙自己社交平台的影响力甚至要远超过一些传统媒体的传播。看看他此次在德班拿到复刻奖杯后的动态,数字串联起了他无人可比拟的超辉煌生涯,简单的一句“忘了谢谢自己,马龙,还行啊”的幽默话语让他轻松获得千万流量的扩散。在当下顶级运动员圈里,马龙是最会和粉丝交流和互动的运动员之一。彼此之间不远不近的这份亲近感和连接仍是诸多大牌愿与其合作的考量因素之一。

巴黎有希望 商业价值仍有挖掘潜力

在中国乒乓球圈,马龙成为“神”一样的存在。里约过后,功成名就,很多人在猜想,他是否会就此急流勇退。毕竟,该有的荣誉他都拿到了,这是攀至顶峰的很多顶级运动员最常态的选择。

可没想到马龙在东京将不可思议的梦想又实现了一次,成为奥运历史上首位卫冕乒乓球男单冠军的选手,并实现双圈大满。那一年,他33岁,三战奥运,5金在手。在所有人觉得他传奇的故事可能迎来最圆满的结局时,马龙在香港的一次演讲为他留下了最热血的金句——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

“当打之年”的马龙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一晃他坚持到了2023年,距离他第四次征战奥运还有一年之余。打到这个份上,没有人再会怀疑,马龙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会是一年后的巴黎了。他在努力写就乒坛一个无法复制的、只属于他的奇迹。

他能去巴黎吗?这个疑问恐现在还没法回答。但从此次世锦赛的发挥和表现来看,当然有戏。一位在前方采访、跟队十余年的专项乒乓球记者表示,“单项世锦赛历来都是队伍衡量队员实力的重要指标,虽然此次马龙没有杀进决赛,但首先他完成了阻挡外敌这个队伍非常看重的任务,在半决赛输给了年轻的王楚钦,至少完成了任务。而且从队伍的角度来看,马龙的存在不只是去上场争夺胜利的,更在于一种精神的传承,他对年轻队员的传帮带作用还是没人能替代的。队伍需要这样定海神针。”

当然无可否认,论当下的竞争力,正值当打之前的樊振东无疑占据上风,不论从表现,球技和体能都稳居“一哥”,但他之外的任何一位队员不管是王楚钦、林高远、梁靖崑等都还没有最重要也是最考验人的奥运经历,这也是他们不可回避的“软肋”。与他们相比,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马龙只要竞技状态仍能稳持得住,就还是会有去巴黎的机会和可能。毕竟,男单、男双和团体赛都还有机会,在这位德班前方的记者看来,“虽然我们现在谁也无法预测巴黎的名单,但如果马龙实力还能稳得住,去拿一枚团体金牌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单项就寄托成长起来的樊振东带着年轻队员去实现吧。毕竟从队伍结构来看,着眼于长远的话,需要有年轻人在樊振东之后能顶得住,才能保证队伍的长期稳定和领先。”

一旦这种假设成为现实,马龙将创造中国乒乓球圈一个“非他莫属”的奇迹。四战奥运的名将不在少数,比如林丹,比如竞走传奇刘虹,比如冬季项目的徐梦桃,但能每届都拿到金牌的人还至今没有。马龙很有可能打破这个规律,成就自己中国体育史上最传奇的巨星。

其实现在的马龙在赛场上,已经无关胜负,用此次世乒赛战胜他的王楚钦的话形容“他不需要再用比赛的胜负去定义自己”。但只要马龙出现在巴黎,除了渴望的金牌之外,还有一个对顶流运动员来说要考虑的层级就是“商业帝国”的打造。

在东京奥运会后,马龙商业价值仍持续走高。以他的实力定位,与之合作的品牌也都是各个领域里的“翘楚”,比如Prada,比如起源于1932年的瑞士著名手表,比如ERDOS,比如健力多HIGHFLEX。

一位深耕体育营销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称,在马龙身上所体现的追求卓越、永不服输的运动家的精神和这些品牌精准、不断挑战极限的调性相符合。“只要他能去巴黎,他的商业价值还会继续走高。”

对手相继退位  无可争议稳坐一哥之位

曾几何时,中国体育圈男子“一哥”之位,几位顶流相互较量难分伯仲。孙杨、马龙、张继科、易建联等都被冠以过“一哥”之名。他们成绩斐然,在各自领域话题十足,影响力和号召力难分胜负。

再看看现在,受禁赛影响,孙杨的“一哥”已成过往,小将的崛起,成绩的出头甚至让人忘却他一家独大的那个年代。2016年体坛财富榜上,孙杨以6900万人民币收入高居榜首,无人出其右。可随着一纸禁令,他损失的是上亿的商业价值。如今,奥运三金王只能靠着直播平台秀秀恩爱来找存在感了;而张继科,经历涉赌以及生活混乱等一系列负面新闻曝光后,各家品牌划清界限,人设完全崩塌,恐也不再有翻身之时,“一哥”神坛跌落让无数人扼腕叹息。而易建联作为中国男篮旗帜性的人物,在职业生涯的暮年,在过去的这个赛季里边打边休,曝光率和关注度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周琦和郭艾伦正在实现着对“大哥”在商业价值方面的一点点赶超。

盘来数去,中国体坛“一哥”、最顶流的巨星就属马龙了。尽管他也处于职业生涯末期,但从东京奥运会后的迹象来看,马龙商业价值的挖掘和他的职业生涯走向一样,都是“大器晚成”。

看看和马龙合作过或者正在合作的品牌,就知道走高端路线的他早已打开圈层,实现多领域跨界,成为有品质品牌的追求者了。李宁、红双喜是他运动领域长久的合作伙伴,奥迪自里约过后就跟马龙有长期而稳定的合作,而伊利、巴黎欧莱雅、Prada、鄂尔多斯、狮王、欧米伽、健力多等都是在东京前后开启和马龙的合作。

这些品牌看中的也正是国乒一直以来深谙新媒体流量运作之道,在成绩和价值激活方面领先其他任何项目不止一个身位,项目的独特优势注定了国乒这个最热门的项目很容易跨界破圈,而这个最火项目里最有话题的人物自然会受到诸多品牌的青睐。

在某种意义上,品牌选择的人是这个品牌从气质到精神的人格化表达,也是对外展示其品牌形象最直接的窗口。而马龙身上无可复制的人物故事、赛场上所体现出的运动家精神和对热爱的执着、积极向上、自然而亲和的正面形象都与品牌追求的调性和内涵相一致。

让我们静观马龙未来一年的坚持和他名下“商业帝国”的持续打造吧。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