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理到创投,这家公司要做高尔夫品牌的“安踏”

体坛产经04-12 07:20 体坛+原创

体坛二条.jpg

某种程度上,中国高尔夫球具品牌正在经历的,是与当年“晋江”系鞋服品牌类似的发展轨迹。

同样是依托于为国外品牌代工起步,从模仿到逐步完成品牌建设,中国高尔夫球具品牌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尤其是最近几年,乘着国内高尔夫的热度,众多国内品牌新势力正逐步摸索差异化打法,或深耕产品、或扩张市场,稳扎稳打之下,在外国巨头的夹缝中一步步赢得市场的认可。

这一点,在高尔夫球具行业的耕耘已经长达18年的刘鹏有着更深的感触。作为BOLUX大中华区总经理,刘鹏和这个中国高尔夫球具新晋品牌一起,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把产品做好”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些年,BOLUX正是凭借圈子里口碑形成的品牌积淀,逐渐确立起稳健的产品销量。

“每个品牌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把核心产品做好了,就能抓住属于我们这部分的客户群体。”对于BOLUX的发展,一线销售出身的刘鹏要务实得多,“最重要就是制造的管理过程。”

随着品牌在国内市场逐渐站稳脚跟,刘鹏和BOLUX还有更大的“野心”。构建数据库,设立属于自己的研发中心,开辟海外市场的渠道建设……从BOLUX的规划来看,他们已经做好了持续投入的准备。

创牌之路

不可否认,在高尔夫球具方面,当下站在中国市场主舞台上的仍然是国际品牌。

在小红书和知乎上搜索“高尔夫球具”,被推荐最多的是几大国外高尔夫品牌:Callaway、TaylorMade、Titleist、HONMA……对于入门玩家来说,虽然部分代工厂出身的国内品牌或许因为供应链优势,价格更低,但结构设计和产品制造工艺还是对击球稳定性有很大的不同,真正的高尔夫爱好者还是需要高品质的球具用品。在国外已经有多年积淀的成熟高尔夫球具品牌显然更具优势。

从电商平台的销售量来看,国外品牌也占据较强的优势,在京东高尔夫球杆品牌排行榜中,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几大高尔夫品牌销量也处于高位。

不过,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有一批意欲打造中国本土高端高尔夫球具品牌的企业在坚守着。BOLUX就是其中之一。

上个月,BOLUX在广州发布了新一代 T-03系列球杆,这是品牌诞生6年来推出的第三代产品。BOLUX大中华区总经理刘鹏回忆称,来自全国的70多位合作伙伴参与了新品发布会,其中有不少都跟BOLUX有深入的合作。

“起码在我们中国高尔夫制造业转向品牌的路上,跨出去了这样一步。”谈到当初创立BOLUX的初心,刘鹏对体坛经济观察说。

刘鹏是这个行业的“老人”了,有着18年高尔夫球具代理销售经验的他,最初在一家海外高尔夫球具代工厂工作,以此为契机,他接触到了高尔夫球具在国外设计、国内生产制造、供应链等业务。来到北京后,刘鹏从代理球具销售起步,逐渐建立一个起名叫“朋友高尔夫”的球具销售平台。

回过头看,“朋友高尔夫”也是刘鹏创立本土球具品牌的起点。2013年左右,“朋友高尔夫”在全国的经销网络已初具规模,但随着朋友高尔夫在国内的经销渠道越来越成熟,他渐渐意识到创投品牌对高尔夫行业在国内发展的重要性,多年来拓展线上线下经销商渠道的积淀和经验,也让他产生了再往前走一步的想法。2016年BOLUX应运而生,同年在日本投资成立株式会社。

之所以选择日本,也和国内对高尔夫球杆的设计和研制空缺有关,“因为日本高尔夫的设计和部分制作工艺还是走在前沿的,国内高尔夫还是以制造业为主。”

对于在国内已经有成熟经销渠道的刘鹏来说,前期品牌投入很重要的就是球具的设计研发和产品落地开发,想要把产品做好,这部分的投入也是巨大的。

“每一支球杆的问世都是要花费较大的经济投入与工匠心血结晶,先设计,设计完成之后再3D出图,然后开模制造再测试,如果测试达不到设计效果,就得继续推到重改。不断的渴求毫厘之差,才能打造出一支称手的球杆。”

2016、17年那段日子,BOLUX产品团队一点点探索,反复打磨着产品,在每一道工序的毫厘中苛求完美。在BOLUX品牌成立的两年后,BOLUX 第一代产品T-01正式亮相,2018年刘鹏终于把它带进了中国市场。

等到2020年更新第二代的时候,业内的高尔夫媒体已经将BOLUX称作“新生代高端球具的代表品牌”。现在回头看,仅时隔2年再次推出了BOLUX的第三代产品,显然在技术实力和产品优势上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

当然,作为有着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中国高尔夫的“市场洼地”仍然是国外高尔夫球具制造商巨头们争抢的战场。就比如,TaylorMade全球7个办公室之一就在上海,目前在中国已布局有78个门店,为了吸引国人的注意,还曾请来中国球员窦泽成、李昊桐等人代言,而Callaway的经销门店在全国也已经达到了120家。

想在巨头盘踞的高尔夫球具市场突围绝非易事。

“靠产品去说话”

中国高尔夫创投球具品牌营销路在何方?“靠产品去说话”,这是刘鹏和BOLUX给出的答案。

BOLUX定位一开始就很明确:把目标群体瞄准了饱受右曲左扎苦恼的球手。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同样的问题也是刘鹏自己的苦恼,“我自己本身很喜欢高尔夫这项运动,但因为没有专业训练嘛,跟大部分业余的球友一样,击球时容易右曲左扎,而且距离不是很远。”

有需求就有商机,解决大部分球友右曲左扎的问题,打造轻松易打的球具品牌,让BOLUX在与外国巨头的错位竞争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品牌定位。

为此,BOLUX研发团队打磨第一代球杆时就下足了功夫,从高反弹的击打面,从内部结构的设定,到根部的钨钢配重,不断打磨,只是为了让球杆“容错性高,能打得远,更容易起球”,从而“更容易让广大高尔夫爱好者轻松上手”。但伴随的也是挑战,如何想办法去接触这部分潜在消费群体?

刘鹏告诉体坛经济观察记者,面对在国际上已经积累声誉的品牌巨头,BOLUX更重要的推广渠道就是通过线上引领、线下地推的结合方式,让球友去亲身体验球杆。比如说不定期在球场举办比赛,以及在练习赛举办的挑战赛,以及常规的体验活动。“当客户觉得还不错,那就是对产品的认可。”刘鹏说。

随着国内高尔夫的热度升温,这几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分析指出,中国高尔夫球消费者的整体专业认识水平在不断提升,这也得益于各大主流装备品牌的宣传、定制球杆工坊的普及、高尔夫球参与者的自我驱动等因素的共同推动。

“高尔夫球杆是一个重体验的产品”是采访中刘鹏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回顾BOLUX的发展史,刘鹏认为自己品牌能够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关键在于,其“重体验”的思路贯穿始终。

他同时感到很庆幸,BOLUX在国内高尔夫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不少同行因为定位不明确及行业大环境因素影响而没撑下来。“靠产品去说话,靠团队去地推,靠口碑去传播”,虽然挑战很大,但是能够坚持到第6年,刘鹏觉得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

中国体育运动品牌的发迹之路,大都经历了始于代工、外销、模仿的阶段,最终实现品牌建设完成超越。BOLUX和许多中国运动品牌一样,也正在这条路上前行着。在经过6年三代产品的迭代后,BOLUX现在在国内已经逐渐能够实现收支平衡,“要从行业来讲,我们应该是已经走了一半了吧,度过了最难的一步,现在到了开始往上发展的阶段。”

汇丰一份关于2020年世界高尔夫环境的报告Golf’s 2020 Vision显示,未来高尔夫的发展空间在亚洲。刘鹏和BOLUX自然想要跟上这波“浪潮”,从容易入手的地方“扩地盘”,是下一步要考虑的事情。“就像树一样,只有越往上长才能枝繁叶茂。”

“东南亚及韩国市场相对会更简单,是我们马上要去开拓的市场。日本市场肯定更难一些,因为日本的本土球具品牌特别多,所以竞争会相当激烈,市场我们肯定是要去做的,但是会稍微放后面一点;同时我们也在和PGA展会洽谈2024年的展览事宜,找到合适的机会,我们也是一定会走上欧美的。”

不过,在这之前还是有挺多工作要做的。BOLUX现在的产品设计及研发主要在日本,但是想要更好的打造中国设计研发环境,BOLUX在国内建立数据库也是公司的发展规划之一,下一步他们还希望能在国内建立产品研发中心。

“这条路会有很多困难,但这条路我们一定要去走,并且要走的坚定与踏实。所以做好产品研发及制作,做好数据支持,以及走出国门的计划,都需要我们一点点去落地实现。”刘鹏说。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