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奔斗:网球对奥运的态度为何如此割裂与暧昧?

张奔斗07-21 21:32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张奔斗

相信网球迷都曾看过不少青少年球员的采访,当这些年轻人两眼放光地憧憬未来并且表述网球生涯的最高理想时,他们通常会说,“我梦想成为世界第一,并且赢得大满贯桂冠!”还真是几乎没有听到过,会有球员会将“赢得一枚奥运金牌”作为职业最高理想。

60f665bff3e8050669e15486.jpeg

这其实从一个侧面道出了网球和奥运之间的尴尬关系,网球运动对奥运的价值缺乏十分的认可,而奥运对于网球的态度也并没有十足的接纳。

每一届奥运会,高排名球员都会出现大面积退赛事件。本届东京奥运亦不例外,甚至因为疫情以及空场举办等原因,退赛潮比往届更为汹涌。退赛的球员中,的确有一些是因为伤病或是身染新冠病毒,但也有不少球员,是在有资格参赛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了放弃,并且也并未在大众舆论中遭受很多指责。网球明星对奥运会若即若离的态度,人们似乎早已习以为常。

这首先来自网球项目特殊的奥运史。虽然在现代奥运会创立初期,网球运动就成为了奥运大家庭的一员,但在8届奥运会后,网球就因为奥委会和国际网联对于业余运动员身份认定的无法统一而告别奥运大家庭。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网球才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回归,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只是作为表演项目。

但回归之路并不平顺。奥运会当然是没有奖金的,而且一开始也没有积分,后来又设立了积分,但里约奥运会之前又取消了积分。

没有奖金倒也罢了,积分可是职业球员的命根,取消积分自然也令球员的参赛热情进一步消减。其实从中也可以琢磨出,ATP和WTA对于奥运会的态度,以及这两大网球组织与ITF国际网联和IOC奥委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博弈。再加上职业网球赛程漫长而紧密,奥运赛程往往和巡回赛赛程存在冲突,球员若想参加奥运会,必须面对两难抉择。

因此,参不参加奥运会,对于很多国家的网球运动员来说,就成为一种更偏个人的选择。对于那些并非来自奥运金牌大户国家的运动员,或是无法在大满贯冲击冠军的球员来说,奥运会当然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德蒙蒂耶娃一辈子无缘大满贯桂冠令人嗟叹,但她至少还拥有北京奥运会女单金牌这个职业生涯最亮点。来自波多黎各的普伊格上届奥运会黑马狂奔意外夺金,她绝对是一辈子的民族英雄。

再如智利的马苏,虽然大满贯和职业赛成就不如同胞冈萨雷斯,但奥运金牌令他在祖国拥有特殊地位。在他的影响下,一向对奥运会兴趣缺缺的弟子蒂姆也对参加奥运会产生了兴趣。可惜本届奥运会,蒂姆最终还是因为健康和状态等原因退出。3年后巴黎奥运的网球赛事将在罗兰·加洛斯举行,也许会是他最好也最后的机会。

说到网球和奥运的迷惑关系,不禁令人想到美国球员奎里在去年澳网赛上曾说过的一句话:“我身边的很多朋友甚至都不知道网球是不是奥运项目。我宁愿赢得任何一站ATP1000大师赛冠军,而不是一枚奥运金牌。“

呃,就想说,奥运金牌是那么好拿的吗?大师赛也没见你拿过啊。以及,是时候审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了……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张奔斗

《体坛周报》网球首席记者,ATP最佳媒体奖得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