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明:中国足球,该如何走西方之路?

骆明04-03 12:10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总编辑 骆明

同事梁熙明写了一个“中国足球绝不能走西方之路”系列,引发不小争议。其实,我也不赞同他的一些观点,例如“去职业化”等(职业联赛没做好青训,不等于不搞职业联赛了,而是应该各方合力搞好青训,为职业联赛所用),但他也说出了一些客观事实,就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后,青训反而大退步。

早在2004年中超元年,我就在《体坛周报》写过一篇评论,标题是“(对于国足水平)青少年比中超更重要”(如下),大意是别指望中超联赛能承担青训重任。当时,中国刚在两年前首次打进世界杯,大家都在憧憬中超使中国足球包括国足更上一层楼,我的观点有点像奇谈怪论,被有的同行驳斥。但17年来的残酷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正确的。

31617421296_.pic_hd.jpg

在那篇文章中,我希望足协能出面建立一个良性的青训机制,但我后来发现,光靠足协是不行的。2009年,我又写了一篇“大球,可以下一盘很大的棋”(如下),文中我说男篮已经陷入与男足相同的怪圈,即职业化后青训越来越差(最近吐槽大会的一幕,又一次证明我的担忧是正确的),大球的青训迷局,只能依靠国家出手破解。青训做好了,足球和篮球就能成为良性发展的产业。

21617421295_.pic_hd.jpg

这些年,国家在努力协调各方参与青训。同样重要的或许是最近的一系列足球改革,把中超的企业队变成城市队,不只是把俱乐部当成宣传工具,而要承担青训的“社会责任”。最近马德兴老师写了国外政府参与足球的系列(日本政府如何参与足球欧洲各国政府如何为职业足球保驾护航),颇值得借鉴。

旅居意大利的王勤伯老师同样写了一个“中超大洗牌漫谈”系列,相信很多朋友都看了。王老师经常会说到他和妻子汪玮老师在意大利参与业余足球的经历,给我启发很大。

我们热衷于讨论职业联赛,比较中国与国外的职业联赛,但那些足球发达国家,真正的根基是数以万计的业余俱乐部,正是他们的存在,培养了无数人才,供职业联赛和俱乐部所用。而在中国,敲键盘骂足球的人太多,真正亲身参与足球运动的太少,组建足球俱乐部就更难。业余俱乐部、业余联赛太少,到现在联赛才四级而已。

2021033121384072.png

中国足球的现实决定了,青训工作只能由政府来抓,如同很多“公益”事业一样。梁熙明老师的系列“中国足球绝不能走西方之路”可能有点刺耳,现实情况是,因为国情球情不同,我们暂时只能“走部分西方之路”。

举例,西欧足球基础好,法国、德国、比利时、英格兰足协做一下领头和协调工作,人才就井喷了。而中国必须足协及更高部门亲自下场(如建青训中心),才可能推动青训。卡塔尔和越南等“东方国家”都是这么做并迅速进步的。

e96fe4c2ly1gp24zrk706j20ku112q5x.jpg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骆明

体坛+总编辑,金球奖中国唯一评委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