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手记】精通西语的“国学大师”

武一帆03-24 10:37

体坛周报记者武一帆发自巴伦西亚

摄影/武一帆

“你西班牙语讲得真好,连口音都没有。”出租司机说。这话(虽然已经听过很多次)如果让当年的系主任张老师听到,他一定会捋着稀疏的顶发咧嘴大笑。第三节基础西班牙语课,所有人都是“你好”“你叫啥”的程度,他就夸我“马德里口音”。然而未来四年每次升级都是连滚带爬,各种挂科,学渣的本质暴露无遗。然而张老师每次见面依然认为我是个聪明能干的棒小伙。

巴伦西亚街头涂鸦

梅斯塔利亚球场

巴伦西亚民俗博物馆正在整修,前台建议我去看那个关于“共和国时期法雅节”的临展。“法雅”节是个很妙的庆典:大家耗费数月心力制作的精美艺术品,就为了最后一把火烧掉。我是个相当抠门的实用主义者,连自家院子拔出来的杂草都不舍得扔那种,因此颇觉得这类节日的本质很后现代,很乌托邦。大多数人都想这一辈子活得无比精彩,最终还是要被一把火烧掉。以前至少要买墓地刻碑文,花钱费力。现在更糟,一帮半生不熟的人在网上悼念你,搞出一堆似是而非的往事和回忆,搞不好两派人还会隔空打起来。真尴尬。还不如在众人的注视下随着黑烟热气腾空而起,消散在虚无中,给全球变暖做点贡献。大家叹口气,就去喝啤酒了。

在“卡门现代艺术中心”偶遇了中央美院副院长徐冰的特展,主题是“天书”。那是用拉丁文拼写成中国方块字的样子,在西方当代艺术界造成轰动且影响深远,然而国人却不怎么买账。原因可能是懂外文又懂欣赏书法的人太少,即便在美术界也不多。不懂外语的当代艺术大师都在用注射器朝宣纸上喷射墨汁,让穿着旗袍的美女助理举着作品拍照再发到微博上。而在巴伦西亚,写一手“鸡爬体”的我正在给一个挪威球迷示范该如何拿毛笔,被展会义工当成央美派来的老师。更有一本地粉丝冲过来高叫“徐冰大师”,索要合影。我站定用西语反问:“我看起来像60多岁吗?”戴着帽子都被人认作1950年代出生,不戴帽子还不成了出土文物?

学写假中文

西语版“徐文”拼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西式中餐厅装饰的小乘佛教佛像

在酒店下的购物街转了两圈。考虑到未来两餐很可能还是汉堡快餐,最终走进一家名叫“茶”的青田中餐厅。凭经验,我闭着眼就能想象出菜单上写了什么以及菜品的味道。说服我吃“假中餐”的原因是,旁边还有一家纯正土耳其(要么是摩洛哥人)开的“中餐厅”,一份炒菜外卖的价格和这边一份套餐相当。关键是,“更假中餐厅”的客人一点都不少。西班牙人对中餐的品位可能比中国俱乐部找外援还差。

然而批评中国足球无论从谁的立场而言,都有落井下石说风凉话的嫌疑。讲引援,皇马也年年花冤枉钱。挪威神童厄德高在加盟时照例被吹上天,但现在倒找钱皇马可能都不打算要了。厄德高当然没有那么差,在国家队正式比赛的硬仗里依然首发出场,依然是技术核心。不能说皇马不想再继续培养的天才球员就是“水货”。西班牙曾是法西斯国家,但西班牙足球很少法西斯。谁踢什么水平的足球都不会被小看和轻视,否则就不会有海梅·马塔这样的“纯草根国脚”。

到媒体间排查的警犬

很酷的警察叔叔

和小球迷合影

西班牙最佳“第十二人”马诺罗举着他的大鼓出现在看台上。这是他的主场,肯定没理由缺席。他几个月前宣布退休,不再经营球迷酒吧。但作为球迷,他可能永远不会退休。去年夏天在克拉斯诺达尔的训练场外,这位老人比任何媒体到的都早,气喘吁吁地坐在树下乘凉。但只要鼓槌在手,他还是能敲得山响,感染每个人的情绪。问题是西班牙这个国家啊,没有一次能把国歌“哼”(没法唱,没有歌词)整齐。爱国如安达卢西亚或巴伦西亚人,照样少唱一遍第一段,兀自“啦啦啦”完毕哗哗鼓掌,再等半分钟伴奏才结束。

作为一个小时候看奥运颁奖会流泪的中国人,怀疑自己听到了假的国歌。

“您西语说得真好!”优步司机说。不不不,我只是比较会假装。

“我妈妈前年去北京,从中国领回一个弟弟。”他有些自豪,“才3岁,但已经知道很多很多事了。特别特别特别聪明。”

“那他喜欢踢足球吗?中国现在可是特别重视归化球员。”

“他好像更喜欢音乐。”他说,“不喜欢足球的小孩很多,但西班牙没人不喜欢音乐吧。”

这倒是真的。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