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之中如何自救? 丝绸之路拉力赛成功不可复制

赵威07-27 10:42

记者赵威莫斯科报道

当资本的潮水悄然退却之后,越野拉力赛陷入了世界范围内的旱季。2018年的丝绸之路拉力赛也不例外,路线从前两年的莫斯科北京和莫斯科西安缩短成了阿斯特拉罕到莫斯科。横跨欧亚大陆的气势大为缩减,幸好,比赛的精彩程度却大为提高,阿提亚和罗马等著名车手给我们带来一场悬念迭生的好戏。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其实,不光是丝绸之路有很多悖论,从丝绸之路到达喀尔拉力赛,整个越野拉力赛这个细分的汽车赛事行业也是一个悖论。蒙眼狂奔了四十年之久,在莫斯科红场为新一届丝绸之路收车之际,不妨抛开排名榜上的争夺,从赛事本身的运营角度思考一下这项汽车运动的变与不变。

法国人发起了好多赛事,奥运会和世界杯就不多说了,还有一些则成为行业鼻祖,比如环法自行车大赛和达喀尔拉力赛。从1979年开始,达喀尔拉力赛开辟了一个新的汽车赛事运动,那就是长途越野拉力赛,之后两届巴黎莫斯科北京拉力赛(1992年和1995年)把这项运动推向了高峰。迄今为止,一周以及一周以上的稳定的越野拉力赛赛事有达喀尔拉力赛,丝绸之路拉力赛,非洲拉力赛,摩纳哥拉力赛和中国的环塔拉力赛。

在这个以挑战自然和极限的运动的短暂的历史中,风起云涌的时代稍纵即逝,如果套用经济术语来说,整个行业重新处于危机和紧缩之中。2016年丝绸之路拉力赛直指北京曾经让我们期待一个行业的复苏,然而,在这个堪称梦想之旅的跋涉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梦想成真的奇迹。当梦想遭遇现实,当体育遭遇资本,我们需要一个切实的经济模式。而越野拉力赛的经济模式,迄今仍然没有可推广的案例。

成功的赛事有两个,都不可复制,分别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到解释。一个是达喀尔拉力赛,这是整个行业的标杆赛事,盈利模式几乎是全方位的,从商业赞助到电视版权和报名费,但是这个模式几乎是不可复制的,因为除掉他们的专业赛事团队之外,他们和环法自行车共享的强大的媒体推广渠道构成了所有成功的基础,简言之,达喀尔拉力赛的母公司ASO本来就是一个媒体集团。另一个就是丝绸之路拉力赛,背后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公司,也是俄罗斯最大的支柱性国有企业。丝绸之路赛事举办机构为非盈利性质,直接标明了企业在天然气大量输出之后的战略推广的赛事定位。

我们注意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在体育营销领域屡现大手笔,而且常常明确地体现出了国家意志,比如俄罗斯世界杯(2015-2018)。而赞助丝绸之路的背后,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中国的企业乃至于国家的战略指向。早在2009年丝绸之路拉力赛创办,普京总统就亲自命名,并且直接参与到每届赛事当中。2016年正式开始进入中国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和俄罗斯体育部成立了专门的赛事领导和协调小组,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